第286章 构思_让你造拖拉机,你去造火箭?
笔趣阁 > 让你造拖拉机,你去造火箭? > 第286章 构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86章 构思

  更重要的是氧气,60立方米氧气就是60000升,一个成年人一天约消耗550升氧气,这意味着台电解设备可以提供100个成年人一天呼吸的氧气,完全够用。

  克莱尔在接到电话后立刻想办法,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:毅力号。

  B级基地。

  谢廖夫看着车间里装配好的六只“探索者II”,挠了挠头发。

  对于使用好奇号相同底盘的伊西斯号来说,在月球上工作并不是很麻烦,小做修改就行。

  虽然是玩笑话,但也确实说明了航发委的机器人数量之多,现在月表就有7只呢!

  形成原因未知,但面积可能超过3000平方公里,平均深度在距离地表20到50米左右,厚度暂且未知,但保守估计在20米以上。

  库姆撞击坑很可能是这个冰层的一个地势较高点,在很多很多年前遭受撞击形成的时候接触到了冰层,这才导致撞击坑内平均覆盖的月壤深度不到25cm,最薄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厘米。

  最简单的用电解法制取氢气,制造1立方米氢气和0.5立方米氧气需要约4.5度电,假如6吨重的机器就拿来干电解水制取氢气并压缩,重量差不多是够的。

  在宇航员的脚踏上去建立科考站之前,就只能靠机器人先圈地,把最浅最好的地先占了。

  用林炬的话说:“要是他们的探测器敢进入我们占好的地,就把他们太阳能板剪了!拆了扔进陨石坑。”

  “星链”终归还是来了。

  这6只已经被内定为嫦娥六号的巡视器了,着陆器本月内完工,六号任务1月初就发射,新远二号反正有的是。

  主要是设备要替换并重新制造,这可能要花点时间。

  六只探测器还是航天局买下两只,这样库姆撞击坑就有8只机器人,对全世界都形成了碾压级优势。

  6吨……6吨对于探测器来说富裕的过分,但是对于工程机械就是个很小的数字,尤其是在月球上能给工作设备的载荷重量占比可不高。

  “二号火星车”重量略微超过一吨,基础骨架和结构与好奇号一样,只是搭载的科研设备有许多不同,一直进行地不紧不慢,反正没什么技术难点。

  不过谢廖夫知道无论是探索者I,还是探索者II都是探测性质居多,在找到确定的冰层后,他就一直在思考下一代的实用化机械,能够以可观的效率制取水、提纯、合成所需化合物的机器。

  120立方米氢气不过10.788公斤,拿来当火箭燃料肯定是远远不够,但是拿来合成物质供给一个科考站完全足够了。

  相比于外界披露,这几天航发委操控两只玉兔三号做了更加细致的探查,根据对月球地质状况的模型推测,月球南极下方,也就是艾特肯盆地位置下面确实应该存在一个超大的冰层。

  另外还需要一辆开采机械、可能还得拖一辆核电车提供电力,以及一些储存氢氧气的气罐,可以做得大一些,最好埋入月壤下面,所以还需要一辆挖掘机?

  谢廖夫粗算一通,6吨是这些工程机械和大型设备的较好控制的质量,差不多需要6次发射任务,耗资至少在20亿元,不过可以拉上航发委,摊出去60%以上,所以花不了什么钱。

  谢廖夫想着,在平板上写下了“月球-1前期小型开发任务草案”,构思着基地的设计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